李启兴 : 还你个真实的诸葛亮

日期:2022-08-16 14:49:48 来源:中国民生新闻网(中广音视)
作者简介:李启兴,男,1943年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山西省万荣县人,曾任村支部书记,信用社主任,县人民银行行长。2003年在运城人行退休。运城诗词学会会员。运城市古中国研究会会员。曾在各级杂志报刋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论文二百余篇。
 
诸葛亮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精通天文地理、占卜星象、五行八卦、能掐会算、呼风唤雨、就像神人一样,成为智慧谋略才能的代名词。民间给诸葛亮盖的庙宇两旁写的对联,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是: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诸葛亮一生都在这里,每件事都是惊天地,泣鬼神,可传千古万年。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一、罗贯中把诸葛亮变成了神
 
诸葛亮的事迹广为流传得益于老夫子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并由此而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他就是变诸葛亮为神的“始作俑者”。
罗贯中先生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他一生著作甚多,用著作齐身评论毫不为过。他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三国演义》,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文不厌深,言不甚俗”,语言通俗易懂而简要明快,生动迷人。他的艺术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老百姓的心坎里,深得人们喜爱。
《三国演义》是在陈寿的《三国志》基础上编写的。它与《三国志》最大的区别是尊重刘备贬低曹操。“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除了对蜀汉集团“仁政”的肯定和刘备“汉室宗亲”血缘因素的考虑,来体现封建的正统思想。写刘备必写诸葛亮,写诸葛必写智慧谋略军事才能。为此,罗贯中老先生把民间流传的村言俚语,巧计良谋运用他伟大的艺术手法都归纳在诸葛亮身上,以至于神化了这个历史人物。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退敌、骂死王朗,真是情节紧促,生动感人,不佩服那真是不行。
 
二、陈寿的文章最可信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编写的。小说不是史记,可以艺术加工,凭空臆造,所以不能责备罗先生。陈寿的《三国志》是根据真实的历史记录而撰写的,为什么说陈寿的话最可信呢?因为陈寿本身就是三国时代人,他曾在刘备的蜀汉王朝中为臣。当时宦官黄皓专权,陈寿不会曲意奉迎,所以屡遭贬官。晋完成统一三国后,陈寿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完成记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当时晋已统一,他只能以魏晋为主体,先记曹魏,后记其他。然而他终是蜀汉旧臣,以先主、后主、诸葛专门列传,则关张赵马黄另立一传,能专门为诸葛独立一传,足见他对诸葛先生之尊敬。《三国志》一出,就受到人们普遍欢迎,认为陈寿具有良史的才干。夏侯谌当时也在撰写《魏书》,当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便销毁了自己的《魏书》。张华对陈寿倍加赞赏。对他说:“应该把《晋书》委托给你撰写”。宋代名人苏洵评论说:史之才宜有如丘明,迁,固辈,而卒无一人可与范晔、陈寿比肩。所以陈寿的《三国志》是最有可信度的。
 
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
我要把真实的诸葛亮还给大众,就必须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为此,我以罗贯中老先生的《三国演义》为基础,以陈寿的《三国志》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依据,结合易中天教授的《论三国》以及百度、辞海之类参考去完成。《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七十一万八千字。其中有关描写诸葛亮的篇章共六十九回,从徐庶走马荐诸葛的第三十六回到诸葛设计斩魏延的一百零五回,共约三十万字。我从诸葛亮的一生中分出三十个典故一一澄清,寻找事实论据。如:南阳躬耕、三顾茅庐、隆中三分、首战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计捉张任、智取西川、八阵布图、先帝托孤、评定五路、七擒七纵、计收张维、骂死王朗、泪斩马谡、空城险计、出师上表、六出祁山、诸葛妆神、计斩张郃、火烧司马、木牛流马、五丈归天、木象退兵、计斩魏延等,逐条对照,寻找依据。
经过月余的努力,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三十个典故中,有十七个是真的,十三个纯属子虚乌有,是罗贯中老先生为美化诸葛亮而臆造的,或将别人的事迹算到他的头上。其中真实的十七个是:南阳躬耕、三顾茅庐、隆中三分、说服孙权、智取西川、八阵布图、先帝托孤、七擒孟获、计收张维、泪斩马谡、上出师表、六出祁山、计斩张郃、木牛流马、五丈归天、木象退兵、计斩魏延。隆中对中预言三分天下是诸葛亮最精彩部分,充分显示了诸葛亮高瞻远瞩,洞观天下的政治家的睿智眼光。因为罗贯中已有艺术描写,人人熟知,恕我不再对十七项一一赘述。
另外十三个没有的典故倒是有必要叙述一下。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纯属子虚乌有、史书上查不到。草船借箭:历史上是孙权,并非诸葛亮,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曹操与孙权在安徽巢湖附近对垒,初次交战,曹军大败,曹操决定坚守不出。孙权乘大雾近曹营观看,曹命乱箭齐发,才有了借箭而归之争,并且这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南屏祭风,纯属编造。因为火烧赤壁是周瑜与黄盖之事,与诸葛亮无半毛钱关系。智算华容,赤壁大战后,曹操确实败走华容道,道路泥泞,三军难行,诸葛也未派关羽守此道,也就无义释曹操一说了。
三气周瑜:这是作者虚构的故事,是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风流倜傥,连苏东坡也赞不绝口:“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极尽了对周瑜的赞美。
活捉张任:擒张任的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益部耆归杂记》记载:“刘璋遣张任,刘贵率精兵护捍先主于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洛城。任勒兵出于雁桥,占复败,擒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
平定五路:事实上是曹真率领的主力部队被大雨连绵,在子午谷隔阻一个月,只好退兵了,与诸葛亮毫无相关。
骂死王朗:是罗贯中虚构的,历史上并未发生过。历史上王朗并未参加过这一战,自然也就无法与诸葛亮舌战了。关于王朗的去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有记载:“十一月司徒王朗死”。由此可见,王朗去世之时,诸葛亮的北伐已经结束大半年时间了,显然不可能是被诸葛亮阵前骂死的。
空城妙计:历史上无有记载诸葛亮的空城计。真实记载的是曹操用了该计。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195年吕布想趁曹营空虚率军攻曹,情急之下,曹操便让城中所有士兵都去城墙上站岗,并大开城门,吕布想曹操一贯狡猾,害怕上当,遂退兵而去。
火烧司马:历史上查无此事。是罗贯中编造的。他既想让诸葛亮火烧司马父子,又不敢让烧死,如真的烧死了还有司马氏统一天下吗?是神话诸葛亮而编造的。
四、正确评价诸葛亮
在以上文章中我把许多美化诸葛亮的不实之事都否定了,肯定会招致一些人的反对和谩骂。但是,我也崇拜这位历史圣贤,只不过要还他个真实面貌而已。我对诸葛亮的评价是:
1、伟大的政治家。未出茅庐就能洞察天下,预言了三国鼎立,提出了“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在治国上他善于管理,安抚百姓,遵守礼治,约束官员,依法治国,赏罚分明;他淡泊名利,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君爱民,深得人民拥护;他严以律己,犯了过错自贬三级;他教育家族爱国正气,子孙中无一人叛国投敌,好些为国洒血疆场,可谓满门忠烈;他正确执行民族政策,七纵七擒,以德服人;他不贪不腐,廉洁奉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以说他是治国理政的善材能手。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说他是“周之吕望,汉之张良”。毛泽东说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朝的张良和三国的诸葛亮都比较出色。”“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
2、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认可和较高评价。唐太宗对他的治军之法与阵图赞扬有加,并把诸葛亮与张良、韩信、白起等评选为武庙十哲。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的军事才能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记其实迹焉”。他的劲敌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他的营垒布阵,十分赞赏,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诸葛亮军事著述诸多。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制作木牛流马,保证后勤供应;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实现屯田政策,保证军士粮秣供应等;有人说他军事能力差,我是坚决不同意的。
3、伟大的外交家。诸葛亮谈判能力极强,他能抓住要害,善于言辩,逻辑性极强。在说服孙权联合抗曹中收到极好的效果。
4、伟大的经济人才。诸葛亮善于理财,他在汉中休士劝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使当地人民深受其利。他的屯田政策,保证了军民和谐,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在蜀地大力兴修水利,有些设施至今仍能增益于民。
5、伟大的文学家。诸葛亮一生勤勉,著作甚多。光陈寿为他搜集整理的就有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他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草庐对》等著作至今为后世欣赏,以背诵为荣。诸葛亮又是一名书法家,青少年时就刻苦练习篆书、八分、草书都十分出色。
诸葛亮一生光明磊落,忠心耿耿。但人无完人。他也有不该有的缺点:
1、用人上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明知关羽性格高傲,刚愎自用,却不敢阻止其欲守荆州的行为,致使关羽不执行“东和北拒”政策,身死城失。失荆州实际上成为蜀汉王朝走向衰败的分水岭,使蜀国在以后的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其次是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虽熟读兵书但言过其实,在守街亭时不听众将参谋,一意孤行,困守山上,致使水源被断,兵心不战,失败告终。失街亭成为北伐战争失败的关键所在。
2、不敢阻止刘备的错误行为。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执意征战东吴。这种只顾亲情不顾大局的做法,诸葛亮不敢力谏阻止,致使夷陵之战大败而归,刘备也不久丧命白帝城。夷陵之战使蜀汉王朝元气大伤。
3、忽视了人才的培养。诸葛亮自己能力出众,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但忽视了人才的培养,致使蜀汉王朝后继乏人。蒋琬、费祎、姜维独挡一面可以,统领全局无能。统帅人才缺乏,将领也捉襟见肘。以至后来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成了千古笑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诸葛亮谪孙诸葛京于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归宗河东,我们研究诸葛亮对于弘扬诸葛亮文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张忠信
加入 | 我们 | 人员查询

京ICP备1800204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