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走访思考:新时期的乡村振兴“农业带头人

日期:2024-05-27 15:02:55 来源:新农民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23年4月上旬,我主要在重庆、山东等地走访。这次我走进田间地头,走访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重点关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大步前进的重要力量——农业带头人。

  是的,乡村振兴是一项惠及亿万人的伟大事业,但离不开其中的“少数关键力量”。

  当然,这里的农业带头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带头人,而是新时期的农业带头人。

  他们有的是驻村干部队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组织群众用好先进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进而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自我循环造血。

  他们有的是返乡创业的有识之士,这些人在外打拼多年,但心系乡土。当乡村振兴大幕徐徐拉开后,毅然放弃在外发展的良好机会,投身新农业事业。

  他们有的是精明的商人、投资人,利用资本的价值,承包了土地,建设了农业基地、工厂、企业、合作社。你可以说他们逐利甚至投机倒把,但请注意,农业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一环,某个地方的农业项目让商人觉得有利可图,这是好事,说明这个地方的农业农村有发展前景。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新型的农业带头人。

发挥驻村干部班子力量 带动农村实现自我循环造血

  几年前,早在脱贫攻坚时期,总书记就强调:“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班子的价值,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来。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才能不断增强乡村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提高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来到重庆,我第一站走进綦江区三角镇中坝村。这个地处重庆偏远山区的小村子,数年前还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上厕所都成问题”“地里种得东西缺乏销路”的贫困村,现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网红村,频频登上媒体报道焦点版面。

  中坝村这几年的变化,离不开中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钟萍方、驻村干部张庆等人的“火车头”带动引领作用。他们辛勤工作,对接各类资源,带领群众做了很多很多事情,让这个小山村旧貌换新颜。由于篇幅所限,我只说我感兴趣的几个方面。

  ①引入先进生产力,推进直播带货相关工作。进入中坝村村委会,坝坝直播间映入眼帘。别小看这个面积不到20平米的直播间,2021年8月11日,驻村干部张庆带着村民和村干部在暴雨中完成坝坝视频号直播首秀,开播的第一个小时就获得2093人次观看,销售农产品4万多元。

  此后,这个直播间陆陆续续开了多场直播,把价值数十万的山货销到全国各地。

  在中坝村,“一手插秧,一手直播”成为亮丽的风景。这种更具临场感的直播形式,深受网友喜欢。往往水稻还没成熟,这片土地的粮食就被网友抢购买走了(预售制)。有一位主播告诉我(所有的主播都来自本村村民),他们种植的优质稻绿色无公害,纯生态没有深加工,还要再经过人工筛选,以确保品质甄选。市面上普通的大米三五元一斤,他们可以卖到六七元一斤。

  ②培育人才,打造可持续发展之路。钟萍方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因此,村里启动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对村里的适龄儿童每个升学阶段发放助学金,目前已经发出去12万多助学金。未来,按照规划,中坝30年内将要培养出500位大学生。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打造接连不断的人才梯队,农村才能实现自我循环造血。

  前文提到的坝坝直播间,也承担起一部分培育主播人才的工作。以坝坝直播间为依托,张庆培育了多位乡村农民网红,让地里干活的农民成为带货主播。

  ③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人才培育也好,村里修路也好,安装路灯也罢,都离不开资金支持。除了集体经济收入和社会人士支持以外,中坝村得到了重庆市慈善总会&腾讯公益的帮助。

  钟萍方还说,通过腾讯公益这样的平台,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出来。公益项目上线后,村里在外工作的人通过腾讯公益纷纷支持家乡,第一次募捐,村里人自己就捐了4万块。

  值得一提的是,中坝村只是受益于腾讯公益和慈善会的一个缩影。去年,重庆市与腾讯合作启动了2022年“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公益活动,綦江区慈善会“一村一梦”项目拉开帷幕。在“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持续支持下,綦江区为綦江大山里300多个村居筹集乡村振兴基金,用于解决乡村迫在眉睫的问题,支持各村特色化发展,早日实现“一村一振兴”的终极梦想。2023年,4月12日至4月14日, 2023年“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活动在渝举办,又将带来哪些新项目、新举措,我们继续关注。

  补充一个信息。去年,腾讯公益邀请我成为“公益真探”,此后我奔赴各地实地考察,探访公益项目落地情况。这次除了中坝村,我还去其他地区进行了数日走访。现在看来,在“乡村振兴·重庆专场”这个项目上,各种善款不仅仅用到了实处,还把更多人的行善能力挖掘了出来。有不少网友发起“一起捐”,成为公益项目的自来水,邀请更多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

  我的读者们,如果你们感兴趣,也可以打开腾讯公益,搜索“多彩綦江,一村一梦”,进入页面进行捐赠。

返乡创业浪潮开启 新农村蕴含新机遇

  故土情结,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质。

  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读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真正读懂的时候已经是“慈母手中线”;中学听了老一辈晋商走南闯北也要魂归故里的故事,后来明白了楚云飞为什么败走大陆也要带着一抹故土;山西阳泉电厂工程师刘慈欣,不管小说幻想到何种地步,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流浪地球》原著里用一个老人的视角,深情的喃喃自语: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这感人至深的一幕幕就是中国人独有的乡土情怀。这两年,有越来越多的在外游子回到故土,投身乡村振兴。

  结束了重庆山区的走访后,我又回到重庆市区,拜访重庆当地有名的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夔野食品”创始人李青。

  李青出生于1994年,却有好几年的创业经历。早年李青也是一名北漂,在北京京港地铁工作,20岁出头就担任北京京港地铁专用通信维护部项目经理。

  26岁那年,李青响应国家号召,毅然离开北京,加入返乡创业浪潮。李青在重庆奉节,成立专业化农业运营公司,专注脱贫区县农产品+品牌的输出。她把农民地里种的粮食、树上摘的果实、培育的各种菌菇,以及初加工的各类农特产经过832平台、企业团购定制、电商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渠道,销售到天南海北。

  几年下来,李青带动周边多个乡镇农民、农企、农业合作社致富增收,直接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1000多人就业。现在,李青旗下的几家公司每年大概销售3500多万的地方特产,价值持续深耕。

  同时李青还成立了文化创意公司(设计公司),以特色商品为纽带,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带动奉节文化破圈、出圈。我和李青讨论说,奉节特产可以和当地文旅产业结合起来,你作为当地乡贤,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在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像李青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德阳农业带头人李本国。

  李本国早年在大城市经营过酒店、商超,后厌倦商海沉浮,2016年返乡创业。他在德阳承包了300亩山地,创办蜀锦汇家庭农场,投身乡村振兴。蜀锦汇公司动态雇佣数人至数十位当地农民,李本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给乡民创造灵活就业机会。

  后来,在当地农业局等部门的介绍下,李本国接触到了腾讯安心平台,这个平台有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农产品上链、溯源。消费者只要打开微信,扫描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他(吃)的桃子、李子从种植到收获的全流程,相信买到的产品是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好东西。如此,李本国的桃子、李子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升了。

  最近几年,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乡村振兴的政策。比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就指出要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引得凤凰来 善用资本的价值

  去年9月,辛巴因公开质疑东方甄选引发网友关注。辛巴在某场直播中表示,一根玉米的成本价7毛钱左右,而某甄选把价格卖到了6块钱一根,利润高达40%。辛巴怒斥东方甄选“还谷贱伤农,丧良心。”

  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回应辛巴,我们也想让农民多挣钱,但如果只想让农民挣钱,这个商品就不会挣钱。如果没有中间商,谁去收购玉米?没有厂商包装、运输、售后,谁把玉米卖出去?

  我很佩服董宇辉,因为他说了刺耳的真话。

  乡村振兴,我们既要看到公益价值,也要看到商业价值。我们搞乡村振兴,如果只能给参与者带来精神满足(各种奖章、鼓励、荣誉),而没有经济利益回报或者其他荣誉之外的回报,那么不可能做起来。

  前文提到的李青和李本国,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一方面固然是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推动,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因为这项事业“有利可图”,可以实现人生梦想。

  最近几年,不少发达地区的商业企业,或者叫资本,进入了农村,意图分得乡村振兴的一杯羹。与此同时,有不少声音对资本妖魔化,按照他们的逻辑,就是“不要让万恶的资本进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实际上,资本和商业是中性的,关键看谁来用它。

  那几天,我还去了重庆和遂宁的交界处走访。当地有个村子叫水磨村,依托水资源优势,创新了“稻螺综合种养”模式,将水稻与田螺、稻花鱼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

  按照这种模式,一块地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收入,而且水稻的单价也分别提升了,实现了1+1>2的效果。当地村支书告诉我,这种方式种植出来的米可以卖到9.9一斤,高于市场价格,却依然不愁销路。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偏远山区的大米可以卖到9.9元一斤?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里的大米绿色无污染(村支书很自豪地说,他们这边采用传统手工种植,米不加任何抛光剂,做饭的时候淘出来的水是白的,放心食用),另外一方面就是资本或者说商业的力量。具体来说,就是有一家深圳的企业和该村建立了合作关系,农民只管种大米,种好了大米给这家企业就行(这家企业收购大米的价格大约为一斤5元左右)。

  然后,这家深圳企业通过品牌化建设、推广包装等环节,卖到了9.9元一斤的市场价。

  最终,土地的收入增加了,一些农民就不用外出辛苦打工赚钱,在当地就实现了就业增收。同时,因为村子里可以稳定地供应品质大米,商家也有利可图,就愿意长期和村子合作。

  村支书还说,采用这种模式的土地有570亩,给当地700多位农民带来收入,每位农民每天可以拿到65元工资以及10斤稻谷(未脱壳)。

  在这个案例中,商业资本、种稻农民、消费者三方实现了共赢。对于这样的案例,就应该卸下思想包袱大大方方推广,复制到各地。

写在最后

  :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应该形成体系化的工作。2021年5月,腾讯和农业农村部签订了“耕耘者”振兴计划战略合作协议。

  希望能实现“培养一个人,带领一个村”的发展目标。腾讯计划在3年内投入超过5亿元资金,用于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训。

  我觉得这个计划挺好,多一些火车头带动,乡村振兴的长列火车不就跑起来了么。

加入 | 我们 | 人员查询

京ICP备1800204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