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带头人刘明坤:家乡更好,我就更好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寻找方向,坚持走“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引导农村产业向着多元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升昌镇永胜村,村民刘明坤怀着对家乡炽热的眷恋和对农业未来的无限憧憬,在这片黑土地上镌刻下属于自己的深深足迹,成为引领产业兴农的闪耀“领路人”。
逐梦田野,开启创业征程
刘明坤出生于农村,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情感。2010年元旦刚过,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他就在自家炕头看到央视新闻里频繁提及“合作社”,意识到这是改变自己守着十几亩承包田现状的契机,于是联合村里好友,不到半月成立永胜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玉米,“试水”规模化农业。
土地分布零散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技术滞后使得单位产量低且经济效益不佳;种植面积有限,难以发挥出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效益优势……头一年没经验,合作社只能算是“白忙”,但在经营中找准了问题的刘明坤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劝退,他白天跟着农机手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夜晚,他或是向专家能人取“致富经”,或是钻研合作社管理知识,分析市场需求,精心制定发展规划。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逐渐走上了正轨,开始在当地崭露头角。
从2010年到2014年,永胜农机合作社在刘明坤的带领下以托管代耕为主实行“保底加分红”的模式不断探索前行。
刘明坤为人厚道务实,村里老少爷们都信任他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加入了合作社。村里的王大爷感慨道:“这孩子有股子倔强劲儿,干啥像啥,咱村就缺这样能带头的年轻人。”
聚焦主业,打造鲜食玉米产业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刘明坤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经过深入调研和市场分析,他将目光投向了鲜食玉米产业。
集贤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又有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的支撑,非常适合鲜食玉米的种植。
就这样,刘明坤在合作社试种了5000亩鲜食玉米。这不仅是一次从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尝试,更是他敢于突破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主动作为的一次大胆探索。但要将鲜食玉米产业做大做强,并非易事。刘明坤四处走访农业科研机构和种业公司,引进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鲜食玉米品种。种植过程中,从土地整理、播种施肥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在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同时,刘明坤还十分注重鲜食玉米的加工环节。合作社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鲜食玉米加工厂,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了鲜食玉米的清洗、蒸煮、包装等一体化加工。
加工厂的工人小李说:“刘理事长对质量要求可严了,一点瑕疵都不放过,就因为这样,咱这鲜食玉米在市场上才这么受欢迎。”
经过多年努力,永胜农机合作社的鲜食玉米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以其鲜嫩多汁、香甜可口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并与各大超市、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走向了全国市场,市场份额逐年扩大,成为合作社的支柱产业之一,也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2023年,合作社公司化发展,带动鲜食玉米种植达25000亩,自建基地18000亩,辐射带动7000亩,提供240个就业岗位,增设就业培训、品质监控、质检、电商销售等服务中心,构建了一个高效且完整的产业链条。
多元拓展,构建养殖版图
在鲜食玉米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刘明坤又将目光投向了养殖领域。新建了生态猪场和肉牛养殖基地。为了确保养殖项目的成功,刘明坤邀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养殖场建设方案。在选址上,充分考虑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适宜等因素;在养殖场布局上,严格按照现代化养殖标准,划分了生活区、养殖区、饲料加工区、粪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养殖过程的高效、卫生、环保。
经过几年的发展,永胜农机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牲畜存栏量逐年增加。“玉米秸秆在秋收之后正好转化为发酵饲料,再说那猪牛粪便,咱合作社有招儿,用先进的技术给它们处理得干干净净,没了臭味儿,还变成了地里的宝贝肥。施到田里,土质变好了,庄稼长得旺,产量高,品质还好,这不就是活生生的资源循环利用嘛!这样一来,咱的循环农业可是越做越有味道了。”刘明坤乐呵呵地说道,“只要干的事儿跟着国家政策指的路走,就没有干不成的。”
如今,永胜农机合作社在刘明坤的带领下,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农业机械化作业、土地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合作社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级示范合作社,刘明坤本人也荣获了多项荣誉称号。
“我在这土生土长,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变得更好。家乡更好,我就更好。”面对未来,刘明坤满怀信心。他表示,将继续在黑土地上躬身践行,牢牢抓住产业兴农这个关键,带动一方农业蓬勃发展,让乡村更美、产业更旺、百姓更富。(张钰 杨昕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