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那些事儿(董明珠的另一面)

日期:2024-10-21 18:59:05 来源:新农民网

  见到董明珠的时候,她刚从几千人的大型讲座上下来,站着讲了四个小时左右。看上去她面容疲倦,极累的样子。和我想象中意气风发的形象完全不合。这让我感受到,这些日理万机的大老板,工作起来有多忙,面对竞争、发展、管理、创新等等一系列压力,有时候到最后其实拼的是体力、是身体。她应该是这次大讲座之前就连续工作的,否则这个讲座下来也不至于这么累。长年累月这样工作,身体的透支可想而知。

  接下来是我参与策划的“格力电器全球总裁董明珠西安媒体见面会”。在采访的前期,她仍然是比较疲累的,后半段体力有了恢复,表情轻松舒畅起来。采访过程中,我近距离看着她不断回答记者的提问……明显感觉到她的女性柔弱、温柔的一面(加之是稍瘦型人,柔弱感更强),不觉得有什么强势、霸道存在。采访的气氛轻松、和谐。

  采访结束,我和她合影三、四次,她笑容可掬、心情很好的样子。这次采访活动最初是我策划、提议的。我先是从西安高新区一家企业培训公司获知董明珠应邀来西安做大型演讲,脑中立刻有了可举办记者会的想法;而企业培训公司请著名企业家讲演,一般不召开记者会,讲演完毕,就达到公司培训的目的。我给培训公司年轻的总经理提议,董明珠不是一般的著名企业家,她有独特的、巨大的影响力,举办记者会,是企业培训公司培训史上的大事件。培训公司的总经理接受我的提议,然后我和电视台认识的年轻女主持人联系,经过启发沟通(因为不是台里的正常任务安排),主持人也意识到采访董明珠是电视台财经名人栏目的高光时刻。之后,电视台主持人和培训公司负责人及我和邀请的其他媒体记者一同开了策划会,这场记者会于是如期、圆满举办成功。同时还举办了签名售书等活动。

  和我一起参加记者会的我身边的女性员工告诉我说:“我仔细看了,董明珠穿的丝袜都不是几百块钱的,可能是一百块以下的丝袜。”我对女性观察著名女性企业家的角度觉得有趣,于是想说一说董明珠事业之外的那些事儿。

  女人天生爱美,很多女性在穿衣打扮上花费很多时间。在平常的工作中,董明珠没有化妆的习惯,全身上下也看不出穿了什么名牌。但董明珠的着装是讲究搭配的,她会穿着色调统一的灰色外套、赭色长裤,配褐色短靴。

  董明珠说:“我是一个比较直率的人、比较较劲的人,应该是比较追求完美。就像我穿衣服,并不是像别人用穿高档的或低档的来决定自己是否完美,是否漂亮。我是看这件衣服穿在身上是不是适合我的气质,来确认是不是该穿。并不是你穿着高档衣服然后别人就说这个人不错。在穿衣上,我希望给别人的感受是亲切的、随和的。”

  董明珠穿衣有时很简单,有一次公司的员工向董明珠善意地建议说:“董总,你到一些场合去要注意一下形象。”董明珠说:“只要我穿的不破不烂就可以。我的空调才卖几千块钱,有的衣服卖那么贵,我从来不买这么贵的衣服。即使我穿了名牌衣服,也是在打折的时候去买的。别人说你那么有钱了怎么还讨价还价,因为我觉得它不值这个价钱。个人的形象包装的再好,如果你没有思想,那不是等于零吗?无非站在这里穿的比别人漂亮,戴的东西比别人高档一点,但那不是价值的体现。”

  董明珠是有朋友圈的。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魅族的黄章、小米的雷军、奇虎360的周鸿祎、华为的任正菲、联想的杨元庆等都属于董明珠的朋友。她接触最多的朋友,还是全球各地的经销商和股东。

  董明珠也不是一个强势如铁的女人,她骨子里有着丰富的情感。她说:“骨子里我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工作之外的董明珠不是“董总”,而是“董姐”,她会自己做饭、搞卫生,和好姐妹喝喝茶、去买些打折的衣服,有时间还会与商家砍砍价。她说:“我不知道什么样叫做老总,工作以外,我和大家都是一样的。”

  董明珠还特别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和很多女性一样,她也着迷韩剧。看完《蓝色生死恋》,她会津津乐道地给大家讲她的心情、她的喜怒哀乐。她还喜欢游泳和下棋。她把人生比喻为下棋,她说:“下棋的时候,要不断思考,做事也一样,需要不断博弈。”她认为,一个没有压力的人会落后,只有竞争,才能有创新。

  员工私下里评价她:“她挺可怜的,每天都休息不好,看病都没有时间,而且是一个人生活,没有人陪伴。”

  经销商评价她:“董明珠很厉害,对我们很凶。但是我们愿意跟着她,跟着她,永远都不会输。”

  董明珠说:“如果生活是一棵大树,那服装和化妆品就是这棵大树上的枝桠和叶子,而不是大树的主要部分。”在她的生命中,说到底,只有格力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格力,她觉得实在对不起自己的儿子。

  董明珠说:“一个企业家,如果单单学着用女性所有的亲和力就可以改变一切的话,那所有事业都让女性来做就可以了。我认为,一个女性,除了美丽漂亮,她在做管理工作时,必须拿出真本事来,与男人没什么差异。”

  在格力的几十年里,她没有再婚,一直单身。从1990年到现在,董明珠为格力奉献了34年,她和格力是“银婚”级别了,两者的感情日久弥笃、牢不可破。

  董明珠还在南京老家的时候,她的丈夫因病去世。36岁那年她离开南京到深圳打拼,后来机缘巧合来到珠海,进入海利空调厂,即格力电器的前身,当了一名业务员。她一直忙工作,儿子在8岁时就交给了奶奶抚养,工作很多年,除了出差抽空回家看看儿子,很少和儿子见面,两人之间电话也很少。有时候她会问儿子为什么不常常给她打电话,儿子回答她,“我不给你打,你也会给我打。”

  虽然儿子从小没得到过太多母爱,但却非常懂事。

  1995年11月,董明珠抱病出差的途中发起了高烧,不省人事,来到武汉医院治疗。正在南京上学的儿子得知消息,前去看她。望着只有12岁的儿子,董明珠泪流满面。夜晚,她站在医院的阳台上,凝望着武汉三镇的万家灯火,蓦然觉得,成功的背后是感情的苦难……

  董明珠觉得,自己对得起公司,对得起员工和经销商,对得起千千万万的消费者,但唯独对不起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儿子。她离开儿子时,儿子才刚上小学二年级。每次借着出差回家看儿子,都觉得儿子很懂事,从来没有抱怨过。儿子会像一只小猫一样紧紧依偎着她,仿佛只要一松手,妈妈就会离开他一样,外婆叫儿子早点睡觉,他拼命摇头,说自己不困。但只要妈妈说:“快去睡吧,妈妈一会儿就去陪你,”儿子就“唰”的一下窜到床上去。

  有一次董明珠出门要走的时候,发现有样东西忘带了,赶紧返回家里去拿。经过孩子房间时,她想把被子打开,再看孩子一眼,结果却发现孩子蒙在被子里哭。董明珠的心一下子碎了,那一刻,她意识到作为一个母亲,自己给孩子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独生子看到妈妈回来后,赶紧把眼泪擦干,笑着对妈妈说:“妈妈你快走吧,我没事的,没事的。”

  看到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懂事,明明不想妈妈走,却忍着不说出来。董明珠搂住儿子,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那一刻她想过要放弃所有的一切,好好地陪着儿子,看着他健康地成长。这一幕,是董明珠这辈子挥之不去的痛,因为她对待工作比对儿子,花了多过几千倍的精力和感情。

  在老家南京做销售的两年里,有一天因为工作大获全胜,她决定回家待几天,好好陪陪母亲和儿子。她记得那天儿子回到家,看到她坐在沙发上,特别高兴。可是公司突然打来电话,说格力有一批销售员集体辞职了,要她回总部处理经营工作。董明珠来不及跟儿子说话,就收拾行李向火车站奔去。上火车的那一刻,她清楚看见来送她的儿子脸上的泪水,她的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

  父母的爱和感情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内心的温暖和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给予,而董明珠给予不了孩子。

  儿子慢慢长大后,再也不在妈妈面前掉眼泪了,还会反过来开玩笑地说:“报纸电视上天天表扬妈妈,也应该表扬表扬我,因为我从来没让妈妈操过心。”

  儿子11岁时就被送进了寄宿学校。董明珠觉得溺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要让孩子学会坚强和独立,给孩子一个成长空间,让孩子独立去判断事物。

  儿子对董明珠说,不希望别人因母亲而认识自己,更不想借董明珠这个平台来发展,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像个普通人一样在社会上竞争。不希望在母亲工作的地方找工作,要找到纯粹做自己的感觉。

  2006年,在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后,董明珠站在台上领奖时,她没有哭。可是,收到儿子一条短信:“亲爱的妈妈,恭喜你”,她顿时泪如雨下。

  这么深沉压抑的感情,董明珠多年来藏得太深太深了,瞬间爆发,感动了太多人。

  儿子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董明珠让儿子自己去找工作,到社会上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董明珠说:“儿子找工作绝对不要进入我的范围之内。我给他一个很好的工作是很容易的,甚至到格力来也不错,但是这对他人生的经历就太平淡了,让他自己去闯荡、去经历可能会更好。”

  董明珠儿子的成长轨迹,先是家里老人带,上寄宿制学校,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再到找工作,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轨迹发展,董明珠没有左右他的发展路径。

  董明珠说:“因为我没时间,儿子大多都是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循着自己的轨迹在走,这是我值得骄傲的部分。。如果我过多顾及家庭,可能放弃的是’大’,那坐在这个位置上(格力董事长)就是不称职的。我理解的奋斗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张大宇)

加入 | 我们 | 人员查询

京ICP备1800204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