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明委员建议: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日期:2022-08-19 14:07:15 来源:中国民生新闻网

  本网北京讯(祝阅武 刘培胜】)提升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农村地区公共卫生体系暴露出诸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徐利明说,

  一是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不完善。农村地区在疫情之前未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构,公共卫生监测缺乏常态化管理。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多数农村地区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但大多是临时设立,有关组织成员存在缺乏专业知识,应急处置经验不足、防控措施有失科学规范等问题。

12434761422703013_2.jpg

  二是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规则。以疾病防控条线为主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应急处置效率,乡镇政府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扮演直接主体的角色, 无法和卫生、公安、交通、财政等相关行政部门形成合力。

  三是农村卫生医疗机构人才短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超过80%的乡镇卫生院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每千人常驻人口专业公共卫生人员不足0.5人。农村地区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乡村医生执业化比率较低,对传染病的诊疗水平有限。

  四是应急资金和物资保障不足。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公共卫生应急资金与物资储备不足的情况。农村公共卫生应急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财政拨款、医保基金等,农村居民大多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较低。

  五是危机意识和应急意识缺位。农村地区卫生人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不足,履行公共卫生职责不到位,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教不足,农村居民面对疫情时大局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为此,徐利明委员建议:

  一是健全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组织架构。依据《宪法》第111条有关规定,建议尽快推进在村(居)民委员会设置公共卫生委员会,明确其职责,完善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组织体系。

  二是健全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管理机制,转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模式。促进以疾病预防控制条线为主的管理模式向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强与周边乡镇卫生院的信息联系对接,发挥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覆盖城乡、盖边沉底”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完善“上下联动, 横向互动、内外协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增加卫生人员配备,加强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卫生部门要制定适宜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招引计划,加强推动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提高农村地区卫生人员的薪资待遇,吸引医学生到农村就业。制定系统的农村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应急水平。建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下基层的长效工作机制,下派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挂职,通过指导、监督、帮扶,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是加大应急资金投入,保障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应急经费投入和物资储备,将投入重心由医疗领域向公共卫生领域转移,加大对农村卫生环境与传染病防治宣传的资金投入。建立高效的农村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做好应急物资的战略储备工作。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应急物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优质公共卫生资源下沉与应急物资的统一、合理、适度调配。

  五是加强农村地区预防和危机意识教育。各地根据情况制定农村地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及应急教育方案,定期通过培训和演习来加强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对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

加入 | 我们 | 人员查询

京ICP备1800204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