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和改革并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铆足干劲、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将成为明年“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找准农村产业振兴突破口
力促农民增收,离不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更离不开乡村产业的真正振兴。
会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振兴农村产业,客观上需要不同地区农村根据自己的村情、乡情,寻找到契合各自发展特点的产业振兴突破口。”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只要广大农村地区都能够找到适合其发展特征的一个或多个产业,并不断深耕将其做强、做大,促民增收机会将水到渠成。
在姜文来看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长久事业,要持续抓下去。他认为,这其中必须做好“延长产业链”的文章。“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让农民在产业链延长过程中受益。”姜文来说,只靠出售原始农产品的收入有限,而延长产业链可使收入大幅提升。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延长农业产业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稍早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而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背后,实则与国家决心在扩大内需上大展拳脚的宏伟战略不谋而合。
姜文来认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农村内需的“金钥匙”,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内需同等重要,势必能有效刺激农村内需。
加大财政支持和深化农村改革
一直以来,谈及农民收入离不开种粮收益。这不仅与农民收入息息相关,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此次会议重申,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让种粮农户有钱赚是确保农民收入的必要手段之一。姜文来认为,在保持优化现有各种农业补贴的基础上,须将农资补贴常态化,以此来对冲农资上涨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同时,要确保补贴在维持粮食收购价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波动上调。
“此外,还要加大农村服务市场的扶持力度,走专业化服务道路,减少农民劳动力投入成本。”姜文来说。
除健全农民种粮利益补偿机制外,会议还重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含税收返还)超8万亿元,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增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财力保障能力。有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所需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仍将持续。
“对于城乡居民而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稳步提高困难群体的收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促进农村居民增加收入,除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外,重点还应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上下功夫。同时,还要稳步提高财产性收入比重。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