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化:找准“集体经济”门道 迈向“共同富裕”大道

日期:2023-07-12 12:26:55 来源:新农民网

  日前,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2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衢州市开化县聚力打造“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山区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先行实践地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年度十佳案例之一。这不禁令不少人感到好奇,地处浙西山区、面临诸多发展不便因素的开化,何以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走在全省前列?

微信截图_20230711112424.png

  “充分把握‘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是开化的核心举措之一。”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根良表示。近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聚焦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各项要素扶持,高质量推进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发展,让全体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以行动诠释“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共富理念。目前开化全县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49%以上。

发力物业经济铺就保底之道

  包装机器开动的轰鸣声、电商直播销售产品的吆喝声、批发商采购产品的讨价还价声……距离开化县城仅有10公里路途的华埠镇罗丰村,俨然一个小型的工业产业园,忙碌声音交织出的,是一片产业兴旺的繁荣景象。但过往的罗丰村,却只是一个没有造血能力的“空壳村”,村里毫无产业基础,“青壮年”为了“讨生活”,大多选择到临近的省级工业园区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打工。

  “村里的蜕变源于物业经济。”罗丰村党支部书记杜土梁感慨道。近年来,依靠临近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这一区位优势,罗丰村整合相关上级项目资金,规划分3期建造6栋产业用房,发展物业经济,以承接开发区的溢出效应,满足周边旺盛的仓储需求,并吸纳一批规模较小的企业入驻。2019年,一期产业用房,2栋总建筑面积3195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完工;2022年底,二期产业用房,1栋建筑面积5810平方米的4层厂房完工。

  目前一期厂房已全部出租,二期厂房已出租超一半,共有涵盖家具、地砖、卫浴、电商等不同领域的7家企业入驻,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65万元的年租金收入,而且吸纳本村20多名村民及周边村村民就业,还有效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村集体每年用于医疗保险、慰问老人、日常管护等民生福祉方面的支出近25万元。罗丰村村民徐智英在租用村集体厂房的浙江美森木制品有限公司从事包装工作,她说:“之前在家带小孩没有收入,经济压力比较大,现在厂里上班,不光离家近,每个月还有三、四千块钱的工资,补贴家用还能结余不少。”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以往山区县开化的乡村普遍缺乏造血能力,村集体经济普遍较为薄弱。经过近些年开展的系列消薄行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打下了稳固发展的基础,迎来了巩固提升阶段,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村集体经济的稳步提升。能带来稳定租金收益的物业经济,成为开化县委县政府的重点扶持发展方向。“村集体经济需要有稳定的兜底保障,能产生稳定收益的物业经济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郑益红表示。

  开化不仅鼓励乡镇在当地发展物业经济,而且统筹乡村抱团发展物业经济。根据“补助+自筹”资金整合形式,开化组织常态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20个村,整合3200万元资金,购买绿色产业孵化园一期厂房,实现村均年租金收入10万元;组织常态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21个村,整合1680万元资金,抱团购买绿色产业孵化园一期厂房,实现每村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年。

扶持产业项目畅通发展之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做好村集体经济的巩固提升工作,关键在于产业培育。通过政策的引导,开化鼓励全县各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包括物业经济在内的特色产业,畅通产业化发展道路,“拔高”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上限”。近年以来,开化县委县政府陆续编制出台的《加快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化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等系列政策,产业扶持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开化不吝于对品种繁育、质量管控、品质提升、农机更新、人才培育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扶持。

  “乡村是产业发展的热土,尤其是‘两非’整治之后,开化各村集体有更大的空间可用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但是许多乡村也面临着启动资金不足的客观问题,需要政府来扶一程。”吴根良表示。为减轻村集体的资金负担,开化每年安排1到2亿元不等的专项经费,支持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整合水库移民等项目资金,优先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对接中央和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以项目促提升,针对2022年度落地的总投资9740万元的5个村集体经济大项目,计划补助约3613万元。

微信截图_20230711112440.png

  在产业活水的滋养下,华埠镇丰源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飞跃”,从十里八方有名的薄弱村,一跃成为佐证“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共富理念的生动案例。2021年,面对“两非”整治出的大量优质耕地,丰源村村干部带着产业发展的希冀到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寻医问路”,并采纳了农技专家现场考察调研后的建议,决定试种70亩茄子。去年,在全体村干部的悉心培育下,在雇佣农户的协力奋斗下,在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帮扶下,丰源村的茄子收获了亩产10000斤的大丰收,为村集体带来了70多万元的收入,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工资性收入30多万元。

  “试点发展农产品种植收获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村的信心。”丰源村党支部书记许法明说,县农业农村局今年还安排了3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更令全村看到了发展的前景。丰源村村集体今年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开始探索轮种辣椒和甜瓜,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24亩,吸纳全村30多个村民就业,带动人均年增收1万元左右,更有不少村民联合承包土地也在村里种起了茄子。“村民有事做、有收入,邻里间的矛盾少了,村里的各项工作也更好推进了,发展产业给村里带来的不只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许法明说。

搭建共富平台迈向提升之道

  在开化县委县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如丰源村般的产业振兴故事,在全县各个乡村接续上演着,产业兴旺的农村,也在不断孕育出提升发展质量的新需求。大溪边乡上安村,在发展红高粱种植产业的过程中,以延长产业链的创新探索走上了乡村振兴路。地处偏远山区的上安村,长期面临缺少耕地、水源和青壮年劳动力的问题,2014年,在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上安村村集体发展起用水较少、适合山地、较好打理的红高粱种植产业。

  2015年村集体首批红高粱成功收获20多万斤。为了解决销路问题,上安村决定深耕红高粱产业链,于2016年与乡贤共办酒厂,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自种高粱,首批酿造出16万斤高粱酒,每斤售价25元,当年全部售光。村民看到赚钱有路子,纷纷“有样学样”种起了红高粱、酿起了高粱酒,如今上安村570亩耕地全部种上红高粱,产业链条也越做越长。通过红高粱与油菜花轮作形成的“春览菜花黄,秋赏高粱红”独特体验,不仅开发出酿酒、榨油的特色业态,还打造了包含农产品展示、教学、住宿、餐饮等多功能的红高梁共富培训中心,发展起乡村旅游。

微信截图_20230711112450.png

  红高粱综合产业不仅带动了上安村村民实现产业收入、劳务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等多渠道收入,人均年增收近5万元,还在大溪边乡得到全面推广,目前全乡种植面积5300余亩,实现12个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570余万元。为了进一步提升红高粱产业效益,2020年,大溪边乡12个村创办开化六都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开化县两山集团合资建设总投资5300万元的钱江源红高粱创服中心,形成从红高梁种植到红高梁酒酿造、销售、仓储全链条发展。目前该中心已完成建设,待正式运营预计每年可生产500余吨清香型小曲高粱酒,产值达6000余万元。

  钱江源红高粱创服中心所承载的,是大溪边乡提升红高粱产业发展质量的迫切需求,它诞生的背后,既凝聚着当地12个乡村心意相通的主动而为,也汇聚着开化县委县政府的倾力服务。沿袭着“搭平台、促提升”的发展路径,开化不仅在产业条件成熟的乡村积极推进文创、旅游、养殖、茶叶等不同主题的多批共富项目落地,还以农村产业综合发展的视角布局“共同富裕产业综合体”,目前总投资1873.5万元的杨林镇川南新村“南华共富”--卡游配套产品基地建设项目、中村乡树范村共富综合体项目、齐溪镇丰盈坦村茶文化体验中心项目三大“综合体”项目已落地建设,待正式运营每年预计可带动村集体与农户分别增收100万元以上。

  “村集体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单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色,直接关系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农村产业化道路上,政府要搭好台、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满足农村产业提质升级的新需求,为村集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吴根良表示,下一步开化县农业农村局还将在加强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督、全面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持续推进“造血”项目落地等方面工作发力,力争把村集体经济培育为开化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山区共同富裕的一股重要支撑力量。(文/林一)

加入 | 我们 | 人员查询

京ICP备1800204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