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家书

日期:2022-08-18 14:01:51 来源:民生频道网

  作者:张 丰

  1978年12月20日,我作为大丰县新团公社同圣大队插队知青应征入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基建工程兵某部服役,到1982年10月退伍还乡,近4年时间里,母亲经常给我写信。40多年来,我家搬过4次,每次搬家都要对家用进行取舍,但我一直保存着母亲写给我的家书,专门整理在家书资料册里。

12070596462258998_2.jpg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的47封家书,安静地、温暖地躺在家中的书橱里。他们褶皱、斑驳、浸渍,娓娓诉说母子深情与信里信外的故事。

  母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信的时间是1978年12月25日夜,是在收到我写给母亲的第一封信的当天写给我的。母亲在信中说:“你离家虽只有一个星期,但好像好久似的,我一直在想念着!你虽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战士,但我还把你看成一个不懂事的毛孩子。”母亲还说:“从现在起你开始了新的长征,开始了新的生活。希望你谦虚谨慎、尊敬首长、团结同志,严格遵守革命纪律,苦练技术本领,成为一个真正的光荣的人民战士吧!”母亲在信尾强调还划上波纹线:“记住,哪怕瘦上几斤肉,也要闯好新兵集训这个关!”在母亲的教诲和鼓励下,在战友们的推荐下,在连党支部的关怀下,我任新兵连三排九班副班长,并顺利通过新兵连3个月集训,于1979年3月分配到老兵连金结区队一连九班(铆工班),后历任连队文书、团部电影放映员兼新闻报道员、师部电影放映员。

  母亲是小学教师,写信用纸用笔可算方便,但也特别。这些信纸有很薄的方格或横格纸、有不少单位的红头文纸。有32开的田字格作业纸、练习薄纸、有标注78.10印刷时间的信签纸,他们被母亲写上文字,寄给千里之外的儿子后,享受着传家宝似的珍藏。母亲常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给我写信,母亲白天教学繁忙,大多在夜晚写信给我,落款处常写“于深夜”、“于灯下”、“于床上”,时常让我感到今夜不冷,灯火闪烁,母爱温暖。

1207217104272014_2.jpg

  一封家书,一份期待,一种牵挂。母亲的家书传递着对亲人的牵挂,承载着思念和希望,更表达着母子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母亲在1979年1月8日的来信:“我天天在盼望邮递员同志给我把信送来,我是多么想了解你近来的一切呵!年关已到,分红已结束,现把你的工分情况告诉你:大队务工:320个,六队24个,宣传队63个,合计407个,每个工价是0.585元,计238.09元,扣去粮草56.70元,年终进181.39元。”1979年1月20日夜母亲在来信中写道:“从你信中知道你的进步,我们做父母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啊!我们相信你,相信你不会辜负党的期望、同志的信任、领导的培养吧!丰儿:要干!要巧干!要苦干!干出成绩,等待着你的喜讯。……你们老说我们是‘老积极’,向你报喜,你爸爸和我都是一等奖,每人发奖金13元,全公社6名去县参加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我是其中一名。我精神很好,一直在拼命干、争上游。我想:你也不甘落后吧!1979年2月26日夜,母亲给我来信中写道:“我和你爸爸深深地感到,你在部队首长和同志的关怀下在成长!在前进!我们打心底里高兴!我希望你在老连队里向领导和同志学习,刻苦学文化,努力钻技术,做雷锋式的好战士。”母亲的家书,藏着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她的成长脚步和时代缩影。

12073780184729998_2.jpg

  家书里所蕴含的历史、伦理、艺术等丰富文化内涵在母亲的家书中有所体现,感谢母亲在那个年代写了不少精彩的家书,留下了生动鲜活的人生记录。我常常感叹,看了母亲的家书,才使自己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岁月。1980年11月10日,母亲在给我来信中写道:“收到你为小玮(指我大妹)生病住院寄来的40元钱,我的心情多么激动啊!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你将每月6元津贴省下来凑足40元寄回,怎能不使我心里难过呢?怎能不使我流泪呢?怎能不使我更想念你呢?我有这样懂事的好孩子,怎能不使我感到骄傲和幸福呢?”

  见字如面,重温母亲的家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写信是快乐的,通过纸和笔,也通过手和心。收信也是快乐的,每一段念念不忘,都会被信件珍藏,总有些深情,只有笔端懂得,展开的方寸间,将心比心,有情有义,牵挂、惦念、问候、祝福、勉励、期望。1980年10月7日晚,母亲给我来信开头写道:“妈妈的心情也和你一样,天天在盼望你的来信,今天终于盼到了,我饭也顾不上吃,一口气看完了你的来信,我都高兴啊,看到孩子的进步,就是我们的幸福!”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直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想啊,想啊,幸福泪水跳出了我的眼眶。1982年8月10日,母亲给我来信写道:“大家祝贺你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你入伍3年多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的希望和骄傲!你是我们下一代第一个共产党员,希你不要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希望,好好珍惜这一光荣称号。关于随部队改编留在马鞍山,还是退伍还乡另行分配工作的问题,你要做到‘留则安心、走则愉快’。”1982年10月5日晚,母亲看到我9月9日在信末“致最后一个军礼”的去信后给我寄来最后一封信中写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努力,到任何地方都会实现你的理想的。行行出状元,处处出人才”。家书的每一份赤诚,都被文字凝练成了永恒。透过一封封母亲的家书流淌的牵挂和不舍、叮咛和祝愿,我真切的感受到母亲的温暖!

  家书不是流水记账,而是镜头、画面和片段。其中有读书、工作、学习收获、人生进步及人情世故。尤其是对我给予的鼓励,认真严谨的纠正我的缺点和不足……细细读来,母亲的家书不仅是自己成长和追求进步的“岁月留痕”,而且也是一部人生成长和家庭文化的“百科全书”。尽管母亲的家书所写的家事、国事距今已有40多个年头了,但有不少事情的处理和对待,立志和坚守,至今在儿看来仍光泽不减。

  当掩卷想来,我多次深切感到,那另类白描式的淳朴的社会叙事,那弥久沉香、醇厚浓烈的历史原汁,那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和手迹底本,其社会和人的认知价值,可以说远远超出家书本身。

  40多年后的今天,86岁的母亲已用上智能手机,逐渐学会了看短信、微信、图片和视频。但是母亲和儿女订的亲情套餐哪比得上母亲家书的精神大餐!

  作者简介

  张丰笔名山豆,1960年10月出生,盐城大丰人,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诗词协会理事、盐城市大丰区作协副主席。曾插过队、当过兵、卖过书、编过报、从过政。盐城市大丰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政协委员,盐城市大丰区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原主任,盐城市大丰区委办公室退休,现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慈善总会副会长。作者从1986年起,曾在《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诗刊》、《星星》、《诗神》、《诗选刊》、《绿风》、《雨花》、《扬子江诗刊》、台湾《葡萄园》等报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数百首(篇)。有诗歌、散文作品入选《江苏文学50年》等多种选本,并多次获奖。1999年10月,诗集《中国绿》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荣获盐城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歌曲《许鹏你在哪里》(张丰作词、姜兴龙作曲、唐晓菁演唱、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赞助)荣获2020年度盐城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

加入 | 我们 | 人员查询

京ICP备1800204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