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如何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日期:2024-01-16 17:20:10 来源:新农民网

  檀学文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有效利用,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农民增收基础。要致力于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培育重点领域农民增收能力,防范化解影响农民增收重大风险,保障脱贫地区农民和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多管齐下做好2024年农民增收工作。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大体上是指保障农民收入形成和增长的具有系统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通常应以常态化制度安排为主、灵活性政策安排为补充。

  到目前为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虽然近些年来已经连续实现农民收入更快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但是农民增收更多地得益于惠农强农政策,总体上仍缺乏长效机制,稳定性预期不足。应当对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四类来源,结合农民特点,统筹建立保障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体系。要将农民的劳动所得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将农民的社会保障等转移性收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

  在就业方面,要主动实施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和梯次转移战略,塑造多样化的就业市场;落实《劳动法》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从制度根源上解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比例低、社会保险参加率低、拖欠工资禁而不绝等问题;以立法形式将农村劳动力终身培训确立为国家制度。

  在生产经营方面,要通过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农民市场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独立自主经营或开展经济合作的权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明确农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同发展生产义务相统一。

  在财产利用方面,要赋予农民各类产权更加完整的市场权能,通过激活农村经济增加产权收益。要落实城乡统一规划建设中的同地同权同价制度,完善农村产权市场交易制度和设施,将“三变”改革制度化。

  在转移性收入方面,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消除农民工社会保障跨地区转移制度障碍,将来进一步缩小农民与职工社会保障差距。

  培育重点领域农民增收能力

  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识别农民增收的若干重点领域并且着力培育农民增收潜力。

  一是稳定农民工资性收入来源。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全国就业形势,分人群监测调控调查失业率,奠定农民增收基础。二是扩大涉农增收机会。经过前几年的疫情影响,2024年将是一个新的起步期。汲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来指导全国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利用好乡村建设的带动能力,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程度,增加就业机会,激活更多商业机会。要利用好农业建设的带动能力,通过高标准农田、防灾减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升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以积极就业创业服务培育县域富民产业,从就业创业和产业化两方面完善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要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经营方式变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合理有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自主利用和流转两种形式,提高农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及房产的利用效率。落实好以养老保险和社区养老为核心的养老保障,以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核心的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重要的福利性转移支付,农业综合补贴、就业创业及培训补助等发展性转移支付,以及退耕还林补助、公益林补贴、水资源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等资源环境转移支付。

  防范化解农民收入波动重大风险

  尽管我国农民收入增速已经连续十余年跑赢城镇居民增速,但农民收入波动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并且有的还有加剧趋势。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至少面临五大风险。

  一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而引起农民工就业率下降、换岗频率提高、欠薪、工资率下降。二是农业经营活动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社会需求不振、流通交易费用居高不下、市场渠道变化导致部分农产品销售困难。三是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生命、财产、产业损失。四是农民医疗保险待遇偏低且保险参加率趋于下降,农民工群体医疗保险参加率低,从而导致健康风险和因病支出风险。五是农村人口老龄化趋于加重,农民养老金水平偏低。其中,第一类和第五类风险是全局性的,其他三类风险则是群体性的。有必要构建防范化解农民收入大幅度波动的整体性策略。一是加强就业、农产品市场运行、社会保障、低收入人口收入等动态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当局部较高比例失业发生时,建立失业保险、就业救助、资助培训联动机制加以对冲缓解。三是发挥大型电商的联农助农社会职能,对因非市场原因严重滞销区域的农产品提供营销援助。四是完善农民养老保险金稳定增长、社区医疗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体系。五是完善国家巨灾保险及应急救助体系。

  维护脱贫地区农民和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较快增收势头

  2023年前三季度,脱贫人口市场性就业和政策性就业分别占78%和22%左右,可见超大规模的农民工就业市场和大规模的政策性就业都不可或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仍然是今后两年“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需要从体制机制调整、政策调整和完善两个方面维护脱贫地区农民和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较快增收势头。

  一是国家乡村振兴局并入农业农村部后,省级及以下各层级需要尽快落实并完成体制机制的调整适应。二是考虑到自然灾害、市场风险频发的因素,需要将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常态化,基本思路是与民政部门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体制机制融合。三是统筹完善低收入人口的就业帮扶机制,包括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东西部劳务协作以及以工代赈,加强就业人员培训,提高就业市场化程度。四是抓紧研究制定过渡期后的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常态化帮扶机制,除了对最底层的低收入人口实施兜底保障性的监测帮扶外,还应对更大范围的普通低收入家庭实施产业、就业、教育培训方面的发展支持政策,使其尽可能跟上产业结构调整节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贫困与福祉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

加入 | 我们 | 人员查询

京ICP备1800204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