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管金融 做好“三农”服务

日期:2023-05-22 10:19:34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摘要

  农商行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必须认真总结党领导金融事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聚焦主业,坚守定位,把党的领导融入经营管理各环节,保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的政治定力不动摇,坚决守好风险底线,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新时代金融业发生了伟大变革,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正确,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党管金融”成为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农商行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必须认真总结党领导金融事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聚焦主业,坚守定位,把党的领导融入经营管理各环节,保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的政治定力不动摇,坚决守好风险底线,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高度重视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牢牢把握金融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断探索金融服务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持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强调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有序推进金融改革,有效完善金融体系,不断加强金融监管,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重要支撑。

  (一)金融机构发展源于服务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从银行的起源来看,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资金产生于社会再生产,金融来源于实体经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就是回归本源。倘若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甚至与实体经济背道而驰,其发展必将难以持续。

  (二)金融稳健运行必须严防“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础,是银行长期发展的基石,偏离服务实体经济,银行极易出现虚拟化运行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虚拟资本有其独特的运动”,虚拟资本的产生虽然必须借助于实体资本,但其可以经过不停地“转手”,使其价格与实际代表的现实价值严重脱离,同时给人们带来虚拟资本的扩张就是实体经济增长的假象。近期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接连“爆雷”,充分暴露了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虚拟资本过度运行的严重后果。

  (三)金融改革创新始终顺应经济形势。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多次强调深化金融改革,要求以改革创新解决阻碍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着力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推动金融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金融机构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主动顺应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以及发展战略的转变,强化金融的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的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才能实现持久良好发展。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防控金融风险,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也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农商银行须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提高发展质效,多措并举增强防范和抵御各类风险能力,筑起多道防范金融风险坚固防线,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全力推动农商银行事业发展行稳致远,坚决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

  (一)强化全局意识。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就是承担和管控风险的过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农商行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站在维护地方经济金融稳定角度,保持如履薄冰的审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始终保持审慎稳健的经营风格,加强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做到风险信号有预警、风险趋势有预测、风险应对有预案、风险处置有手段。

  (二)优化资源配置。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源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失衡错位、循环不畅。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商行的历史使命,农商行要掌握“钱袋子”,更要用好“钱袋子”,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加快结构调整,打通金融推动供给需求循环中的堵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金融服务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巩固金融风险处置成果。

  (三)深化协同配合。防化金融风险,体系建设是关键。农商行要积极建立完善步调协调、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协作机制,竭尽所能团结各方力量,协同一切积极因素,凝聚风险防控强大合力。在风险处置、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和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等方面,加强政策协调、措施协同和行动衔接,在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联合清收执行等方面强化协作联动,做到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因地制宜防化风险。

金融为民初心不改

  纲举而目张,本固而末茂。农商行认真履行新时代服务“三农”使命,坚决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紧紧围绕区域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和产业政策,不断创新、创优金融服务,将最优质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坚守金融“政治性”。一是增强农商行政治底色。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建设融入改革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将党的全面领导与现代银行治理紧密结合,切实引导全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旗帜鲜明地筑牢“红色底盘”。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党建主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党建工作和业务经营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真正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积极推进地方共建。充分发挥农商行人熟地熟情况熟和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优势,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共建共享共赢,通过双向挂职、村银共建、整村授信、社银共建等多种方式,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实现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二)永葆金融“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与挑战,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以贯之。农商行作为听党指挥、替政府分忧、人民信赖、百姓满意的责任银行,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加大对“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缓解其融资难题,因地制宜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积极深入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及可得性,勇当共同缔造实践者。以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注重加强征信、支付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突出金融“合规性”。一是坚持提高合规经营意识。把合规作为稳健经营之本,大力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案件警示教育,着力塑造“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的合规文化,从源头上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二是坚持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强化审计监督、“三道防线”建设,不断完善全链条、网格式的监督体系,着力构建“不敢违、不能违、不愿违”的长效机制。三是坚持优化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完善“三会一层”构建,建立各治理主体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农商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增强金融“科技性”。一是加快经营体系重塑。依托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差异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体系,加快渠道转型升级,加速网点数字化、场景化转型,探索建设智慧银行、无人银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银行等特色网点,打造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和电子化服务新渠道。二是加速产品服务优化。打造服务新平台,建好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加快零售业务全面转型,积极拓宽中间业务渠道,全面满足客户新需求。三是加快金融科技向生产力转化。依托金融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技术,加快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业务拓展速度,着力打造智慧银行新业态,为业务发展、风险防控、管理提升全面赋能。

  (五)发挥金融“便捷性”。准确把握农商行在银行体系中的差异化定位,确立与所在地域经济总量和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和经营重点,塑造“小而美”的行业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立足县域内最方便、最快捷、门槛最低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三个一”服务模式,即派遣一名金融“村官”下沉村组、发放一个二维码随时申贷、通过一台平板送贷上门,为小微企业、“三农”客户、新市民等群体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信贷支持,在深耕细作本地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共生共荣。

  (作者为湖北咸宁农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发改委中宏金融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

加入 | 我们 | 人员查询

京ICP备1800204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